籽用南瓜三大主要病害防治

阅读模式

南瓜主要病害,它们分别为南瓜疫病、南瓜白粉病和南瓜病毒病。

疫病

在南瓜生产上,疫病是最重要的病害之一,在各南瓜产区均有发生。疫病严重时瓜秧大面积枯死,果实腐烂,甚至绝产。

症状南瓜疫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。幼苗发病,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软腐,多呈暗绿色,常造成幼苗倒伏。成株期发病,叶片上产生暗绿色圆形病斑,边缘不明显,空气潮湿时,病斑迅速扩展,叶片部分或大部分软腐,在病部可看到白露。南瓜为匍匐茎,接触地面广,茎部各部位可发生褐色软腐状不规则斑,湿度大时,病部也产生白色霉层。若果实被害,初呈暗绿色水浸状小点,迅速扩展至全果实腐烂,果实上常密生灰白色霉状物。

防治方法1.药剂防治。雨季到来前用缓释剂1号或2号施于茎基部2厘米深处,覆土即可。或用缓释颗粒剂撒于南瓜植株周围。土壤湿度小,缓释剂贮存于田间;土壤湿度大,疫病要发生,缓释剂药量则缓慢释放,起到防治病害的目的。亦可用质量分数为25%甲霜灵 可湿性粉剂 或质量分数为72%克露可湿性粉剂加500倍土,配成药土。每公顷用配好的药土1500公斤,在雨季到来前撒于瓜根周围。也可在病害发生初期喷洒质量分数为25%甲霜灵的600倍液,控制病害蔓延。

2.控制发病中心。搞好田间调查,发现中心病株,及时彻底剪除,并在发病中心周围喷洒或撒施上述药剂。

3.处理病残体。土壤及落入土壤的病残体是主要初浸染源。除对土壤采取措施外,病株、病瓜及其他病残体,不可随地丢弃,更不可留在田间,应收集起来,高温积肥、隔年施用,或烧毁、深埋。

白粉病

白粉病俗称“白毛”,是南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。除危害南瓜外,也是黄瓜、 西 葫芦 、甜瓜、冬瓜等多种葫芦科 蔬菜 的重要病害。

症状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南瓜生长的中后期。病菌主要侵害叶片,其次是茎和叶柄,一般不危害瓜。发病初期,首先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长出圆形白色小粉点,逐渐扩大,白粉也越来越密厚,不久连成片,成为边缘不清楚的粉白斑。发病后期布满整个叶片,以后呈灰白色,叶片逐渐变黄、发脆,最后叶片失去光合功能(一般不落叶)。茎和叶柄发病,症状与叶片相似,但不及叶片明显。

防治方法1.药剂防治。发病初期及时喷药,应着重叶背喷药。常用药剂有:质量分数为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质量分数为1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,质量分数为20%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,质量分数为50%硫悬浮剂200~300倍液, 石灰 硫磺合剂0.1~0.2度,质量分数为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质量分数为5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质量分数为50%代森铵1000倍液,农抗“120”或“BO-10”200倍液。7~10天喷1次,连续喷2~3次。

2.物理防治法。用质量分数27%高脂膜乳剂80~100倍液,在发病初期喷洒在叶片上,使之形成一层薄膜,不仅防止病菌浸入,还可造成缺氧条件,使白粉病死亡。一般隔5~6天喷1次,连续3~4次。

病毒病

各种类型南瓜病毒病都比较严重,尤其是无杈南瓜和美洲南瓜发病最普遍。

症状瓜类病毒病因种类不同,表现的症状也各有差异,主要有花叶型、皱缩型、绿斑型和黄化型等。病毒病中,复合浸染发生频繁,症状表现更为复杂,而且发病重,以皱缩型较为常见。一般症状表现比其他类型明显,新生出的叶片沿叶脉出现浓绿色隆起皱纹,或出现沿叶脉坏死、蕨叶、裂片,叶变小,呈鸡爪叶(畸型)。叶及果面都可能出现花斑。果实多为畸形,或产生凹凸不平的瘤状物,严重时植株死亡。

防治方法1.防治蚜虫。蚜虫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,但蚜虫多着生在心叶及背皱缩处,难以喷杀。所以,防治蚜虫一是要早,在有翅蚜迁飞前喷洒药剂,也就是打“窝子蜜”。二是喷洒药剂均匀细致。三是尽量选择兼有触杀、内吸、熏蒸三重作用的药剂。也可用银灰膜条驱蚜,以避免其他有翅蚜迁入瓜田。

2.拔除病株。在田间操作,如整枝、压蔓、摘心、授粉时,发现病株,应立即拔除、烧毁或深埋,以免传播。在有条件的地方,检查地块时集中拔除。统一处理病株后,用肥皂洗手,然后再进行其他田间管理工作,预防人为传播。

3.化学及生物制剂防治。发病初期,喷洒质量分数为20%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质量分数为1.5%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,或菌毒清200~500倍液。

文章源自种植网edujiaoyu.com种植网-http://www.edujiaoyu.com/article/20241031113734.html

文章源自种植网edujiaoyu.com种植网-http://www.edujiaoyu.com/article/20241031113734.html 文章源自种植网edujiaoyu.com种植网-http://www.edujiaoyu.com/article/20241031113734.html

种植网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-10-31 06:50:1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w.edujiaoyu.com/article/20241031113734.html

药用植物丝瓜根结钱虫病

症状 丝瓜 被 根结线虫 为害后,植株地上部生长缓慢,影响生长发育,致植株发黄矮小。气候干燥或中午前后地上部打蔫,拔出病株,可见根部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或根结;剖开根结可见其内生有许多...

药用植物丝瓜轮纹斑病

丝瓜学名Luffacylindrica(L.)Roem.异名L.aculangula(L.)Roxb.属 葫芦 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。瓜络可入药。此外叶、藤、根及种子也可入药。具清热解毒、活血通络、利尿消肿、止咳化痰之功效。分布在全国。...

药用植物姜瘟病

症状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,主要侵害地下茎及根部。肉质茎初呈水渍状,黄褐色,失去光泽,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,仅残留外皮,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米水状汁液,散发臭味。根被害也呈淡黄褐色,终致全部腐烂。地上茎被害呈暗紫色,内部组织变褐腐烂,残留纤维。叶片被害呈凋萎状,叶色淡黄,边缘卷曲,终...

药用植物姜眼斑病

姜学名ZingiberofficinaleRosc.别名 生姜 。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作一年生栽培,药用根状茎。具健胃、祛寒、发汁、解毒之功能。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。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,叶斑初为褐色小点,后叶两面病斑扩...

药用植物小茴香枯萎病

症状 茴香 枯萎病引致叶片发黄、植株瘦弱矮小,有时在花期出现烂根现象,叶色淡黄,中午呈萎蔫状,顶部叶片萎垂,后期叶片变黄于枯,根部发黑,侧根少。采种株易发病。 病原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.称...

药用植物小茴香灰斑病

症状主要为害茎、叶、花梗和果实。叶片染病初生黄色小点,扩大后成近圆形病斑,大小1―2mm,中央灰色,边缘褐色;茎和叶柄染病病斑椭圆形,中心部灰色,四周褐色;严重时病斑密密麻麻致叶片黄枯,病部生灰色霉状物,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 病原Cercosporidiump...

药用植物小茴香猝倒病

小 茴香 学名FoeniculumvulgareMill.别名小茴、怀香。是以果实为香料的栽培种,属伞形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。原产地中海沿岸及西亚,中国北方栽培普遍,南方多行秋播,果实可入药。具祛寒止痛、理气、和胃之功效。 症状参...

药用植物小茴香软腐病

症状采种株易发病,主要发生在叶柄基部或茎上,先生水渍状不规则形凹陷斑,褐色至浅褐色,后呈湿腐状,变黑发臭。 病原Erwiniacarotovorasubsp.carotovora(Jones)Bergeyetal.称 胡 ...

药用植物旱芹斑枯病

旱芹学名ApiumgraveolensL.var.dulceDC.别名药芹、药 芹菜 、香芹。属伞形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。以茎或根入药。具降压利尿、凉血止血之功效。我国各地普遍栽培。 症状又称叶枯病。叶、叶柄、茎均可...

大棚茭白高产栽培技术

一、栽前准备 (1) 茭白 选择要选择肥力中等的青紫泥田,地下水位较高,且上年未种过茭白的水稻田。田块要筑成东西朝向、宽8米的畦。 (2)茭白准备年内早翻,经风化增加土壤通透性,开春后耙平、耙碎,在1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