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场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对策

阅读模式

1当前养鸡场疫病的流行特点

疫病传播速度加快。规模化养鸡最显著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和鸡只数量多。鸡只数量的增加,导致疫病在鸡群中传播流行的速度加快。

抗病力下降。在 规模化养鸡场 中,生产者为了充分发挥鸡的生产潜能,使鸡群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生产状态,必将使鸡的应激因素增多,从而使得敏感鸡内分泌发生异常,抗病力下降,一些在散养条件下不易发生的疫病,如应激综合征等成为多发病。

从国外引进的种禽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,尤其是多渠道引进,又不了解被引进国疾病发生的情况,以及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配套措施,在引进种禽的同时也将疾病引进。近几年新出现的疾病主要有鸡传染性贫血、鸡腺胃型传染气管炎、鸡传染性脑脊髓炎、鸡 大肠杆菌病 、减蛋综合征、鼻气管炎、肿头综合征、衣原体病等。

疫病出现非典型化。由于免疫水平不高,尤其是群体免疫水平不一致,使原有的老病常以不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出现――即非典型化,有时甚至以新的面貌出现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支气管炎。

主要传染病的临床病状多样化。同一疾病临床症状呈现多种类型同时并存,且各临床症状间相关性很小,自然康复后的交叉保护率很低。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有传统的呼吸道型、产蛋下降型、嗜肠道型、嗜腺胃型以及尚未定论的可以造成肉损伤的类型等。马立克氏病有神经损伤型、皮肤型、内脏型、眼型等多种,既有暖和的亚临床感染导致免疫抑制,又有造成巨大损失的超强毒株引起的疾病等。

同一临床症状可能有多种原因。由于病原血清型的改变和新毒株的产生,造成的侵袭范围不断扩大,临床症状也出现多样化,因而出现同一病因的症状更加复杂。胃肿大变性可能是马立克氏病、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;脑炎症状可能是脑脊髓炎、脑炎型鸡白痢、脑炎型大肠杆菌病等。

病原毒力或抗原出现新的变化。现代养鸡生产中,有些疾病病原的毒力不断增强,出现了强毒或超强毒株,鸡群虽然已免疫接种,仍不能获得保护或保护力不强,导致免疫失败。

一些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率增高,治愈率降低,危害性增大。随着养鸡业规模化程度的提高,畜禽商品流通量的加大,环境污染的加剧,各种应激因素的增加,导致鸡对病菌的易感性增强,使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显著增多。同时,由于长期用药不合理,滥用抗生素和含抗菌药物的 饲料 ,鸡的细菌性传染性病原的抗药性越来越严重,使鸡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、败血支原体及传染性鼻炎等的控制难度加大。

混合感染增多,病情复杂,危害加大。在畜禽疫病流行过程中,经诊断,有50%以上的疾病都是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。实际生产中,混合感染的类型有病毒性和细菌性混合感染。细菌性混合感染,如鸡大肠杆菌病与沙门氏杆菌病混合感染,细菌病与 寄生 虫病混合感染,鸡大肠杆菌病与球虫病混合感染。

2防治对策、

2.1加强对重大疫病的监测与检疫

做到尽早预告,尽早采取相应而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,定期对种鸡场进行检疫,淘汰阳性鸡。在孵化中对受精蛋、死胚蛋以及出壳时弱雏和死雏进行抽样检测,以确定是否存在垂直性传染病;商品场比例抽样检测,了解鸡群抗体水平以及疾病情况;定期对舍内空气含菌量和霉菌素进行检测;免疫接种后,应按计划进行抗体水平检测,建立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;同时,对进入场内的饲料进行检测,不得购入疫区生产的饲料产品;加强空气质量的净化,定期对鸡舍空气质量进行检测。

2.2推广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

规模化养鸡场要建立一个稳定的良种繁育体系,使得各级鸡场(原种场、祖代场、父母代场、商品场)的种群供给较为固定,以减少疫病在繁育体系间的纵向传播和在横向传播;“全进全出”是规模化养鸡场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,不但能保证生产的计划性,而且有利于鸡群的保健和对疫病的控制、扑灭和净化;在高密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,为了保证鸡群的正常生产,必须有效控制鸡舍内的环境,如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灰尘、有害气体浓度和病原微生物数量等;规模化养鸡场为了追求高效益,往往采用生长速度快和产蛋率高的标准化高效种鸡。为此,必须供给充足的优质饲料和选择适宜的饲料配方,按照营养标准对鸡群实行标准化饲养。

2.3采取综合防治措施

制定疾病防治规范,严格卫生消毒制度。自然界中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,为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流行,必须消灭生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,以消除传染源,切断疫病传播途径;有计划、有意识地进行科学免疫接种,增强鸡只反抗力;抓好药物防治工作。疾病的药物防治要在正确诊断疾病的基础上,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规律和药敏试验选用高敏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,采取正确的投药方式进行治疗。

2.4疫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

具体应急措施有如下几方面内容,①在日常检查或检疫时,一旦出现可疑病情,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,并组织人员及时诊断和制定相关治疗与紧急接种方案;②发生烈性传染病时,应立即封锁现场;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,并采取相应措施;③病死鸡要焚烧、深埋或集中处理,严禁出售和食用;④发病鸡舍、设施、 工具 等必须彻底清洗,严格消毒并空置一定时间方可使用。

文章源自种植网edujiaoyu.com种植网-http://www.edujiaoyu.com/article/20241031125402.html

文章源自种植网edujiaoyu.com种植网-http://www.edujiaoyu.com/article/20241031125402.html 文章源自种植网edujiaoyu.com种植网-http://www.edujiaoyu.com/article/20241031125402.html

种植网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-10-31 05:51:5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w.edujiaoyu.com/article/20241031125402.html

鸡蛋壳会变白的原因

一、季节性白蛋壳 夏季持续高温,鸡为加速排泄散热而大量饮水,加上其采食量下降造成营养摄取不足,结果影响蛋壳质量而使鸡产白壳蛋。 二、营养性白蛋壳 鸡 饲料 中维生素、 ...

怎样防治肉鸡腹泻病

在肉鸡饲养过程中,腹泻问题一直困扰广大养殖户,不但影响日增重、降低免疫力,而且在疫病预防及继发病防治等方面造成不必要的麻烦。 一、病因 1、病毒性腹泻:⑴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,多发生于呼吸道疾病恢复后,病 鸡精 ...

鸡白冠病的综合防治

一、临床症状:患病育成鸡采食量轻微下降,嘴流带血黏液,增重迟缓,拉稀粪,多发在60-100日龄之间,死亡率为0.2%左右。产蛋鸡主要表现为采食量下降,鸡冠苍白,产蛋率日渐下降,蛋壳变薄,畸形蛋增多。 二、治疗:连用5-7天白冠灵或白冠净,可收到显著效果。育成鸡采食量明显...

鸡舌根断裂咋办

许多养鸡户用谷物类 饲料 在经济林中养鸡,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。但由于谷物类饲料中的维生素严重不足,当鸡饲养量较大,而活动范围又受到限制时,鸡群因得不到充足的 青绿饲料 供应 ...

雏鸡免疫后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对措施

在不同环境鸡舍内观察、剖解、分析与实际摸索认为,雏鸡在做完免疫后,刚开始引起的呼吸道症状,是由于个别鸡对疫苗过敏所致,如果此时把有呼吸道症状的鸡剖解,其呼吸道看不到任何病理变化,过3~4天后,这些有过敏反应的雏鸡由于对外界抵抗力降低,被细菌或病毒感激后,呼吸道开始出现病理变化,并通过飞沫...

商品代蛋鸡的免疫程序及其注意事项

要打破传染病的链锁,必须贯彻“预防为主”的方针,从流行过程三个环节入手,即查明和消灭传染来源、切断传播途径(消灭传染媒介)、提高畜禽对传染病的抵抗力。 作为一个饲养场,首先应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,搞好卫生消毒工作,增强 动物 ...

鸡舍有害气体巧清除

冬春季节,鸡舍通风少,鸡舍内常有硫化氢、氨气、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。这些气体会严重污染鸡舍环境,引起鸡群发病甚至大批死亡。其防除措施是: 合理设计日粮:按照鸡的营养需要配制全价日粮,避免日粮中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过剩,特别要注意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不应过高,否则会造成供...

公鸡阉割有简易方法

一种是炙烙阉鸡术。先将公鸡保定,拔掉腺脂穴周围的羽毛,用 剪刀 将腺酯突出部位剪平,然后用点燃的香火或烧红的圆铁丝,对准腺酯穴施以热刺激,刺激方法是有节奏地间断刺激,即刺激一下,马上离开,再刺激一下,再离开,如此重复实施,直至腹脂穴不出...

商品鸡产蛋期转群

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,蛋鸡最好采用全进全出制。根据育成鸡的生长发育情况,一般为14~16周龄,晚的可于18周龄将育成鸡转入蛋鸡舍。 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后,仍喂育成鸡日粮,从19周龄开始改换产蛋鸡日粮。 转群要选择温度适宜的天气进行,炎热的季节最好...

如何做好雏鸡的断喙

大群或笼养重成鸡,容易发生各种恶食癣,包括啄羽、啄肛、啄翅、啄趾等。当 鸡精 神亢奋或处于逆境时,往往发生啄癖。如环境光线太强,鸡舍通风不良,空气污浊,舍温偏高,饲养密度过大;缺食、断水,或延长停喂时间过久;日粮营养成分不平衡,能量高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