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茬玉米苗枯病发生与防治

阅读模式

麦茬直播夏玉米,苗期与当地雨季相吻合,易引起 玉米苗 枯病发生危害。近几年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逐渐加重,特别是2003年降雨频繁、雨量大,我区夏玉米苗枯病普遍发生,且发病更严重,轻者减产20%~30%,严重的减产50%左右,甚至绝产。现将夏玉米苗枯病的发生防治措施介绍如下。

1.发病症状病原菌在种子萌动期即可侵入,先在种子根和根尖处变褐,后扩展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或根毛减少,次生根少或无,初生根老化,皮层坏死,根系变黑褐色,并在茎的第一节间形成坏死斑,引起茎部水浸状烂,易断裂,叶鞘也变褐撕裂。夏玉米从出苗至三叶期开始表现症状,先造成玉米幼苗基部1~2叶发黄,叶尖和叶(缘)边干枯,由基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发展,进而引起心叶卷曲,严重的植株外周叶片干枯,心叶青枯萎蔫,植株死亡。

2.病原及发病原因引起苗枯的病原主要是串珠镰刀菌。种子可带菌,存在于种皮、胚、胚乳等各个部位;可随病残体越冬并引起初侵染;该病原腐生能力较强,可脱离奇主在土壤中长期存活。

2.1品种与种子质量。不同品种的感苗枯病的程度不同,轻的病株率在5%以下,重的可达30%。品种不抗病是其大范围流行的重要原因,尤其种植一些粒形小、干瘪的种子或芽势弱、出苗力差的品种,更会加重病害发生,种子带菌是苗枯病发生早并能形成中心病株的主要原因。

2.2土壤与栽培管理措施。地势低洼,土壤贫瘠,黏土地、 盐碱地 发病重,播种过深也易发病。土壤积水的田块,苗期会形成芽涝现象,幼苗不能正常生长发育,使根系发育不良引发苗枯病。小麦、玉米是我省的主要轮作方式,近几年小麦根病发生严重,导致串珠镰刀菌、禾谷镰刀菌和玉米丝禾菌等病原菌积累,也加重了苗枯病的发生程度。

2.3气候条件。影响玉米苗枯病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,玉米苗枯病一般发生在6月上中旬~7月上旬。长期干旱,玉米播后至发根期间,突遇中到大雨而使土壤板结,造成土温低、湿度大的环境,易感染此病。例如,2003年前期少雨干旱而6月~9月降雨频繁、雨量大,造成许多地块感病。

此外,土壤肥料带菌、施用 除草剂 也是造成苗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3.防治措施玉米苗枯病的防治必须贯彻“以防为主,综合治理”的方针,应着重于选抗病品种为主,同时要做好种子处理,合理施肥,加强栽培管理。

3.1选抗病品种。选用优质、抗病品种,选用粒大饱满、发芽势强的 玉米种子 。根据几年来的鉴定和调查,在生产上抗性较好的有掖单2号,登海3号、豫玉22号等品种,而鲁单50、农大108、掖单4号抗病性差。

3.2种子处理。播种前先将种子翻晒1~2天。药剂浸种用40%克霉灵600倍液或70%甲基托布津500倍药液浸40分钟,凉干后播种。也可用2.5%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克加水100毫升,拌种5千克。

3.3合理施肥,加强管理。要适施基月巴,增施磷肥,培育壮苗,及时追施速效化肥,尤其注意补充磷、钾肥。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月巴促苗早发,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根系生长,使植株生长旺盛,以提高抗病能力。

3.4深翻灭茬,平整土地。麦后抢茬整地,播前要精细整地,防止积水等,以尽量减少病原菌数量。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枝败叶。

3.5在苗枯病发病初期及时用药。用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20%三唑酮1000倍,恶霉灵3000倍,连喷2次。并结合用药对植株叶片喷施云大120、天达2116等,增强植株抗逆、抗病力,可有效防治和控制苗枯病。

文章源自种植网edujiaoyu.com种植网-http://www.edujiaoyu.com/article/20241031117538.html

文章源自种植网edujiaoyu.com种植网-http://www.edujiaoyu.com/article/20241031117538.html 文章源自种植网edujiaoyu.com种植网-http://www.edujiaoyu.com/article/20241031117538.html

种植网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-10-31 06:31:1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w.edujiaoyu.com/article/20241031117538.html

玉米丝黑穗病的病症、发生与防治

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病害,黑龙江省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~8%,个别严重的发生地块可达30~50%,甚至更高,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。近年,我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。为了搞好玉米生产,减轻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,提高产量和品质,特提出如下措施供大家参考。 一...

玉米黑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

玉米是河南省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,随着畜牧业发展,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有加大趋势,但玉米各种病虫害的发生,严重影响了玉米增产。玉米黑粉病也称瘤黑粉病,2000年河南省发生大流行,部分地块发病达20%~30%,2001~2002年在豫南及豫北地区仍有大面积发生,给河南省玉米生产造成严重...

小麦缺乏微量元素的症状及其补救措施

微量元素对 小麦 的生长发育起着大量元素(如氮、磷等)无法替代的作用,一旦某种微量元素缺乏,就会通过植株的外部形态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,生产上多以此作为诊断缺素和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。 缺铁症小麦每形成1吨干物质,需要吸...

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

小麦 纹枯病在河南省原属次要病害,虽有发生,但危害不严重。20世纪90年代以来,由于小麦品种、肥水条件等多种因素的改变,发生危害普遍、病情逐年加重,成为流行性病害,引起小麦穗粒数减少、千粒重降低,还引起倒伏。特别在近几年来,危害普遍严重,重病区病茎率达83%...

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

立枯病是水稻苗期最主要的一种病害。主要因低温多湿、温差大、土壤偏碱、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、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。近几年,东北寒冷稻区旱育苗发生较重,轻者成撮成片发生,重者幼苗全部死亡。 1、症状及发病时期 立枯病主要有幼苗腐死,立针基腐,卷叶黄枯和打绺...

玉米蛀茎夜蛾什么样?防治措施是什么?

玉米蛀茎夜蛾什么样?防治措施是什么?玉米蛀茎夜蛾一年发生1代。以卵在杂草上越冬。5月中旬卵孵化。幼虫危害 玉米苗 ,由近土表下的茎基部蛀入,向下取食心叶,蚕食茎髓。先使茎叶萎蔫,后全株枯死。幼虫可转株危害多株玉米幼苗。玉米蛀茎夜蛾除危害...

玉米叶斑病有几种?其特征是什么?

玉米叶斑病有几种?其特征是什么? 玉米叶斑病有小斑病、大斑病、圆斑病3种,其特征如下: (1)小斑病:又叫斑点病、叶枯病。60年代以后,因引进和种植感病自交系、杂交种,发生普遍,危害较重,成为玉米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。 从苗期开始整个生...

玉米叶斑病是怎样发生的

玉米小斑病、大斑病、圆斑病都是真菌引起的病害。 (1)小斑病: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,成为第2年发病的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。种子表面一般附着菌量很低,在初次侵染中的作用很小。第二年春季气候条件适宜时,产生大量分生孢子,借气流或雨水传播,引起初次侵染。植株受害...

玉米药害

症状 使用 农药 或 除草剂 ,超过一定浓度,能形成颜色不正常的叶斑,如白斑或褐斑。幼芽及根卷曲或变粗,植株生长受抑,苞叶缩短或穗粒外露。播种时化肥施用过量或 ...

玉米蚜虫的发生危害特点是什么?怎样防治?

玉米蚜虫 的发生危害特点是什么?怎样防治? 玉米蚜虫又叫玉米蜜虫、腻虫等。是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害虫。 (1)发生危害特点: ①寄主范围广,危害重而且传播病害。蚜虫除危害玉米、高梁、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