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田间管理要素的掌握

阅读模式

在水稻生产中,水稻的田间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,本文就此问题做一个浅要的分析。

一、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水稻移栽后,

由于根系受伤,吸收水肥能力降低,地上部停止生长,叶色变黄,直到新根发生后才开始继续生长。

1、查苗补苗。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。须及时检查补苗,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。2、看苗灌水。大苗播秧后可以灌深一些水,经两三天后,落浅到一寸左右。小苗移栽,灌浅水1寸左右。3、追返青肥。当新根长出2-3寸时,可追施返青肥、以促进新叶出生快,分蘖早。迫肥时灌浅1寸左右,每亩追施硫铵2千克左右。4、防治潜叶蝇危害。随水稻插秧,潜叶蝇也从秧田转移到大田。可喷施“乐果”,效果很好。

二、分蘖期管理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、长叶、长分蘖营养体,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,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。管理任务,要促分蘖早生快发,增加有效蘖,控制无效蘖,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“拔节黄”,为丰产打下基础。

1、早施分蘖肥。在分蘖始期,追施氮肥,以满足水稻长叶、长分蘖的需要,每亩施用尿素2.5千克为宜,最多不超过5千克。施肥不可过晚,否则易引起徒长例伏。2、浅水勤浇、适当晒田。水稻在分蘖期间,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,一般浇水1寸左右,能提高地温水温.促进土壤养分分解,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,能促分蘖的发生和生长。 盐碱地 要活水灌溉,防止水质变劣,危害稻苗。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.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。生长过旺时,可结合排水晒田,控制生长,减少无效蘖,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。3、防除杂草和病虫害。除草已普遍应用 除草剂 ,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,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。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,主要有叶稻瘟、恶苗病、褐斑病、白叶枯病。虫害如二化螟、稻蓟马、稻纵卷叶螟等。应及时检查,及时防治。

三、长穗期管理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,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井进,除茎秆急剧增长外,幼穗迅速分化形成,分蘖向两极转化,有效蘖继续生长发育,无效蘖逐渐枯死,稻田防止过早封行,保证细穗分化良好。

1、巧施拔节长穗肥。凡是拔节后叶黄缺肥田,应巧施穗肥,对巩固有效分蘖,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。一般施用尿素2.5-5千克左右。不可施肥过多,以免引起不良后果。孕穗一般不再追肥,如孕穗末期茎叶发黄,呈早衰状态,可在出穗15-18天巧施粒肥。一般每亩施尿素1-2千克。切忌施肥量过大,引起贪青晚熟。2、灌好“养胎水”,适时落干晒田。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时期,是耐旱、耐寒力最弱时期。如果缺水,幼穗首先受到影响,不但影响 花粉 粒正常发育,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,容易造成穗子短、粒数少、空壳多,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。此时正值盛夏,日照强,温度高,适当加深水层,可以控制水温。一般保持水层2-3寸深。3、防治病虫害。水稻拔节后,病虫害流行,纹枯病、白叶枯病、叶稻瘟以及二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稻苞虫等常在这一时期为害,要注意及时除治。

进入7月,持续高温,水稻生长十分繁茂。高温、高湿是稻瘟发生的主要因素。(温度主要影响水稻和病菌的生长发育,湿度则影响病菌孢子的形成、萌发和侵入)。尤其是水稻即进入抽穗开花期,稻瘟更易发生。一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:1、加强田间管理:科学管理肥水是综合防治稻瘟病的重要措施。合理施肥管水,既可改善环境条件,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,又可使水稻生长健壮,提高抗病性。水稻生育中后期施肥要看苗、看天、看田巧施肥,增施磷钾肥。管水必须与施肥密切配合,实行科学合理排灌,以水调肥,浅水勤灌,结合烤田达到促控结合。要防止孕穗、抽穗期断水,以免影响水稻生长,造成发病。同时,要清除池埂杂草,除去稻瘟病的中间寄主。水稻生长茂盛处极易发病,应经常查看苗情,及时处理。2、化学防除:稻瘟病药剂防治的重点在于保护分蘖盛期和抽穗期,以防治叶瘟和穗瘟为主。在水稻抽穗前后,要根据预测和田间调查,注意喷药保护处于易感期的病株及感病品种。叶瘟要注意控制发病中心。根据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施药次数,施药区以预防穗颈瘟为重点,注意在水稻抽穗期7-10天(破口初期,破口率10%左右)防治,必要时齐穗期再施药一次。可选用的药剂有:施保克、三环唑、稻病宁、稻瘟灵、富士一号等,使用方法要依照说明书,施药时要避开开花盛期,应选在早9点前,下午3点以后施药。

四、中籼、中粳的中后期管理

此时是中籼、中粳水稻生育进程,正值穗分化和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关键阶段,这一时期,是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最有利时期。科学管理对夺取优质高产将起到决定性作用,同时对前期生长量不足的田块,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。希望不要忽视这段时间的管理。

施肥技术:1、穗肥:当前正是拔节和幼穗分化期,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。本次施肥的目标:第一,使每穗颖花数与颖壳容积达到预期要求,即形成足够的库容;第二,使抽穗时群体叶面积指数适且,并形成理想株型和强健的根系;第三,增加抽穗前光合产物贮藏量。但施肥的技术性很强,要把握得当。一般是前期生长量不足、叶色偏淡或明显缺素地块,酌情施肥,而且施肥要严格控制。2、粒肥:粒肥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保持叶片适宜的氮素水平和较高的光合速率,防止根、茎、叶早衰,使籽粒充实饱满。即对叶色黄、植株含氮量偏低、土壤肥力后劲不足的稻田,酌情施用粒肥。如果植株不是明显存在缺肥现象,不宜施肥。穗粒肥的施用与否,用肥量大小,一定要根据苗情酌情考虑,切忌施肥过量和时期不适。如果盲目施用穗粒肥,容易导致贪青晚熟,空秕粒增加,千粒重降低,并易发生病虫害。水桨管理:为了提高分葵成穗率,保证枝梗和颖花的正常发育,提高每穗粒数,目前稻田应保持较浅的水层,一般4-6厘米深即可。待抽穗后,应采用小水勤灌、干湿交潜的灌溉方式,即每次灌少量水形成浅水层,待土壤呈湿润状态后再灌下次水,直至收获前一周前断水。真正实现:以水调气,以气养根,以根保叶,以叶保产。

五、结实期管理水稻在这时期管理上总的原则是:养根、保叶,防止叶片早衰,促使粒大粒饱,防止空过秕粒。

1、合理灌溉、适时排水。在出穗扬花期间,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,调节水温,提高空气湿度,以利开花授粉。到灌浆期,采取干干湿湿,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,就是灌一次水后,自然落干1-2天,再灌一次水。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、以水保叶的目的,有利于促进灌浆,防止早衰。进入蜡熟期,要采取干干湿湿,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,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3-4天,再行灌水。后期,收割前7-10天把水放干。2、适时收获。水稻收获一般在蜡熟后期至完熟初期。这时谷粒变黄,茎、叶、穗变黄,应及时收割,确保丰产丰收。

文章源自种植网edujiaoyu.com种植网-http://www.edujiaoyu.com/article/20241031117543.html

文章源自种植网edujiaoyu.com种植网-http://www.edujiaoyu.com/article/20241031117543.html 文章源自种植网edujiaoyu.com种植网-http://www.edujiaoyu.com/article/20241031117543.html

种植网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-10-31 06:31:1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w.edujiaoyu.com/article/20241031117543.html

甘薯畸形块根的形成原因及防止方法

我们在甘薯的栽培过程中,都遇到过甘薯形成一些畸形块根的现象。有的长得“不顺溜”,有的大头小尾,形成 牛蒡 根,有的出现裂缝,还有的块根发硬,里面象长了“红血丝”等等。这些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甘薯的商品价值。 畸型的薯块...

杂交稻新种烂种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

国家标准GB44041.1-1996规定:杂交 水稻种子 的发芽率、纯度、净度分别不能低于80%、96%(二级)、98%,水分不能高于13%(籼)。杂交稻种只要达到以上四项指标就是合格的种子。旱育秧普及以前,当大田生产上浸种落谷期间气温...

玉米主要生理病害的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

在玉米生产过程中,人们往往很重视自然界病虫的危害所造成的损失,而忽视了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预防。在生产实践中,玉米多种生理病害的发生,常造成严重的损失,而这些生理病害只要人们注意,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避免或减轻。我们在玉米育种和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几种生理病害,通过采取防治措施,减轻或避免了此...

玉米制种田黑粉病的防治

玉米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,由瘤黑粉菌引起发病。在玉米的整个生育过程中可陆续发生,一般苗期发病较少,抽雄后迅速增多,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,其中制种田比大田更为严重,母本比父本严重。 一、发病部位 此病是局部侵染病害,凡具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部幼嫩组织都可能...

玉米制种缺素症的诊断与防治

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,需要碳、氢、氧、氮、磷、钾、钙、镁、铁、锌等多种营养元素,由于不同土壤肥力之间的差异,以及不合理的施肥,往往造成缺素,并以外部表现出明显症状,根据多年的观察、试验,现将玉米制种中缺氮、磷、钾、锌四种主要元素的症状与对策总结如下。 1氮素缺乏症与防治...

玉米丝黑穗病的病症、发生与防治

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病害,黑龙江省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~8%,个别严重的发生地块可达30~50%,甚至更高,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。近年,我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。为了搞好玉米生产,减轻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,提高产量和品质,特提出如下措施供大家参考。 一...

玉米黑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

玉米是河南省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,随着畜牧业发展,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有加大趋势,但玉米各种病虫害的发生,严重影响了玉米增产。玉米黑粉病也称瘤黑粉病,2000年河南省发生大流行,部分地块发病达20%~30%,2001~2002年在豫南及豫北地区仍有大面积发生,给河南省玉米生产造成严重...

小麦缺乏微量元素的症状及其补救措施

微量元素对 小麦 的生长发育起着大量元素(如氮、磷等)无法替代的作用,一旦某种微量元素缺乏,就会通过植株的外部形态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,生产上多以此作为诊断缺素和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。 缺铁症小麦每形成1吨干物质,需要吸...

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

小麦 纹枯病在河南省原属次要病害,虽有发生,但危害不严重。20世纪90年代以来,由于小麦品种、肥水条件等多种因素的改变,发生危害普遍、病情逐年加重,成为流行性病害,引起小麦穗粒数减少、千粒重降低,还引起倒伏。特别在近几年来,危害普遍严重,重病区病茎率达83%...

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

立枯病是水稻苗期最主要的一种病害。主要因低温多湿、温差大、土壤偏碱、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、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。近几年,东北寒冷稻区旱育苗发生较重,轻者成撮成片发生,重者幼苗全部死亡。 1、症状及发病时期 立枯病主要有幼苗腐死,立针基腐,卷叶黄枯和打绺...